彼采葛兮,一日不見,如三月兮。
彼采蕭兮,一日不見,如三秋兮。
彼采艾兮,一日不見,如三歲兮。
《采葛》賞析
這是男女相思的詩。每一章第三句,省略了兩個字,例如如三月兮,完整用法應該是如三月之隔兮,這樣解釋比較完足。
一日不見的思念,由三月,發展成三秋、三歲,這由三月到三季到三年,是層遞也是誇飾。表示寫詩的人的思念太深情深義重。
每一章第一句,在講思念的那個人,第二第三句是表示思念之情。都很誇張。而為什麼那麼誇張,而不含蓄,則可能跟當時的社會動盪不安引起的情緒有關係。
葛是纖維植物,可製葛布,生長期只要三個月,與一般人民生活息息相關。蕭是牛尾嵩,可增加祭祀品的香氣,秋天時結果成熟。艾是艾草,煮熟可食,長的越久似乎效果更好,生長期最久可到三年,孟子曾說「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」。
由此詩可知《采葛》不脫於人民平常的生活,將葛蕭艾的特性融入詩中,一派天然,就跟寫詩人的心情是一樣的,非虛假不實。
深層之意: 形容愛戀中的男女纏綿難捨難分的親密情感。
(資料來源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105041809382;
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306022703454)
《心得感想》
采葛采葛,因為有個采字,所以選這篇;看完內容後,更堅定我的想法,沒錯!我就是要選這篇!
有的人覺得文言文很難讀,因為很難懂,選這篇除了剛講的那些原因之外,我對這篇很感興趣,想說上網找看看跟我自己推測的意思有沒有相近,事實證明,我的造詣要更進一步的修練才行。
詩經似乎都以描寫相思之情或是對女方的描寫較多的樣子,再加上都會使用一些我們現在覺得奇怪的動植物加以形容。
讀這首詩時我就在想,采葛裡面為什麼要用葛、蕭、艾這三種植物?於是上網查了之後才知道,原來在當時採葛、蕭、艾是婦女在田裏的重要工作之一。當然,對於身為只對有興趣的事物特別想要知道的好奇寶寶的我來說,光是只有這樣的資料是滿足不了我的。
其實這首詩有三種說法:
(1) 這是男女相思的詩,就像賞析說的那樣。↓是比較後期的說法,類似朱熹《詩集傳》的說法。
(2) 懼讒之詩。葛,用來為絺綌(為衣)也,雖然事小,一日不見於君,憂懼於讒矣。蕭,用來供祭祀。艾,所以療疾。(這只有解釋葛,蕭艾的解釋感覺與葛完全不搭,基本上還頗為詭異)↓是比較前期毛《傳》的說法。
(3)采葛,喻臣以小事使出。采蕭,喻臣以大事使出。采艾,喻臣以急事使出。所以葛用以製衣,借代小事。蕭用以祭祀,借代大事。艾用以治病,借代急事。↓是介於朱熹跟毛傳之間的鄭《箋》的說法。
注:最早的毛傳說法並沒有完整解釋,傾向以懼讒為主,但對於蕭、艾並無深入說明。
鄭箋則順著毛傳的解釋方式,並想出蕭艾的解釋方法。朱熹的詩集傳由另一種角度切入,以男女情感為主。現在較多數的解釋方法
以後期朱熹的解釋為主!
(資料來源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006120913476)
沒想到古人這麼的有智慧,也沒想到這麼的專情,在現代中存在有這樣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啊!根本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!
也許哪一天,你我也會遇到這樣專情於你的那個人。
留言列表